黄忠慎:《清代〈詩經〉學論稿》

Authors

  • 陳才 上海博物館敏求圖書館

DOI:

https://doi.org/10.24112/sinohumanitas.192198

Abstract

LANGUAGE NOTE | Document text in Chinese only.

若就其歧異言,《詩經》漢學更側重於關懷政治層面,而《詩經》宋學更側重於關懷人心的層面;倘若就其相同而言,《詩經》漢學和《詩經》宋學都是立足於干政,爲現實政治服務。而《詩經》清學則與《詩經》漢學、《詩經》宋學相異,更側重於其學理意義的探究。也就是説,《詩經》漢學和《詩經》宋學傾向於“治統”,而《詩經》清學則更傾向於“學統”。《詩經》學經過漢學和宋學兩個階段的發展和闡釋,給清人留下的闡釋空間有限,而清儒則在《詩經》學研究上獨闢蹊徑,合漢、宋之長,避漢、宋之短,從而取得了巨大成就,將《詩經》學研究推向新的高度。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,治學術史特别是清代學術史的學者們已有不少論述,其中尤以陳祖武先生爲著。1當然,史學界對於這個問題的深入探討,即使如余英時先生的著名的“内在理路説”,2也仍然没有言明學術自身積澱的作用:清代經學的發達,關鍵在於“由文字、音韵、訓詁以通經明道”的學術路向的確立。而實際上,這個治學路徑的提出,我們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的朱熹。所以説,清學對“明道”的重視,自然是對宋學的繼承與發展。3而清儒對文字、聲韵、訓詁,即語文學的重視,則是吸取漢學之長了。4我們進而從學術自身發展角度來看,清人能以語文學爲基礎治學,則不能不説是依賴於《説文》學的發展;《説文》學的發展,則是依賴於宋、元、明時期六書學的發展;而六書學的發展又是建立在宋代古文字學和古音學、今音學等韵學發展的基礎上的。(撮要取自內文首段)

Downloads

Published

2013-10-01

How to Cite

陳 才. (2013). 黄忠慎:《清代〈詩經〉學論稿》. 人文中國學報, 19, 485–494. https://doi.org/10.24112/sinohumanitas.192198

Issue

Section

書評